2019年,金川集团公司成立60周年。回首这风雨兼程的60年,三代金川建设者走过了从艰苦创业、科技兴企到跨国经营的非凡历程,实现了中国镍钴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不断跨越。作为一名普通职工,笔者亲身经历了公司的沧桑变迁,看到了金川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的过程。
忆往昔峥嵘岁月,笔者感受*深的,是自己所在的、发生巨大变化的铜电解系统。
工作环境的变化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公司阴极铜的产量只有几万吨。笔者所在的铜电解车间始极片岗位是清一色的女工,工作程序简单、紧凑而繁忙,剪铜皮、弯耳料、递铜皮、钉耳、穿铜棒、上架、拍板、吊装……整个工作流程基本上是半自动和手工操作。人员也比较紧张,是典型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每天早上7点半排完班进入现场,直到下班才能完成当天的工作量。除非机器出现故障检修,停止生产,才能有多一点的休息时间。长期的劳作,使每个女工的手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年久失修的厂房,满负荷的工作量,充斥着酸雾和各种噪音,这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
如今,金川铜电解车间已经发展成2个分厂,产能达到60万吨。走进笔者所在的电解一分厂,整个电解系统面貌焕然一新,现代化的厂房,宽敞整洁的马路,规划有序的阳极场地,错落有致的安全警示长廊,整个厂区绿树成荫……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工作环境,见证了金川电解系统快速发展的光辉历程。
走进厂房内,整齐的电解槽,高效的电解专用吊车,先进的联动机组,自动化的提板机……现代化的设备已经代替了当年的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不可同日而语。
生产岗位的变化
通过多年的不断改进,现场酸雾、噪音得到根本性的治理,生产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电调岗位处理烧板完全是人工操作,五六个人提、拉、抬进行拎板作业,多数职工由于长年的劳作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近年来,工程技术人员和岗位职工共同研发了“龙门式”提板机,作业效率提高50%以上,职工劳动强度大幅下降,电调岗位彻底告别了人工拎板处理烧板的历史。
种板岗位以前完全是人工剥离铜皮,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岗位职工每天要搬运4吨~5吨铜皮。这些年,随着剥片机组的研发改进以及铜皮质量攻关活动的深入推进,铜皮厚度及均匀性稳步提升,为剥片机组高效运行提供了工艺保障,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也彻底改变了人工剥离铜皮的历史。
近年来,针对金川铜电解传统生产工艺与国内先进企业存在的差距,电解职工立足岗位,积极开展技术对标提升活动,为金川铜电解工艺技术水平提升以及实现质的飞跃作出了积极贡献。
班组环境的变化
刚参加工作时,排班室和更衣室配置比较简陋,更衣柜、桌凳形形色色,规格不一,很难做到标准化定置管理。如今,生产班组窗明几净,排班室规范有序,更衣室整洁明亮,更衣柜、资料柜整齐划一,冰柜、微波炉、空调配备后更是温馨如家,生活区走廊上的绿色植物也散发着勃勃生机。
安静、明亮、整洁的环境不仅给人以秩序感和舒适感,更能调节人的情绪。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能让人身心愉悦,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更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分享劳动成果。
职工素质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工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刚参加工作时,职工基本都是小学、初中、高中、技校文化程度。大中专学生只占很小的比例。目前,笔者所在的电解班40%职工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技师、高级技师占职工总数的10.7%。
随着文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笔者的身边,不断涌现出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以及公司劳模、金川工匠和技术创新能手。劳模创新室、创客工作室这些“新生事物”,也不断地吸引员工踊跃参与技术创新活动。近年来,班组职工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科研技改项目、合理化建议层出不穷,岗位职工通过难题攻关、精细化操作、账单管理等手段和措施,持续降低阴极铜加工成本。职工的主动性、能动性以及整个班组的团队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忙而有序,实现了安全生产良性循环。
风雨兼程六十年,砥砺前行谱春秋。从金川铜电解系统发生的变化中,能清晰而感动地看到金川走过的光辉历程。在这些深刻而又微妙的变化之中,仿佛有一双宽厚的手,在牵引金川人的情愫,温暖金川人的记忆,点燃金川人的希望,也更加坚定了共同推进金川高质量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