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黄色预警,高温橙色预警,高温红色预警……近日,伴随着伏天日渐推进,安徽省铜陵市的气温逐步攀升,最高温度频频刷新。然而,在铜陵有色金冠铜业分公司,在毫无遮挡的氧气充装现场,在湿热烘烤的电解槽面……随处可见一个个“高温下的劳动者”,在这场持续不退的“高烧”中,他们的脚步未曾退却。
50摄氏度的“蒸笼”
“我们不和40度以下城市的人交朋友,不熟。”最近,这样的调侃刷爆了微信朋友圈。7月26日上午10点15分,室外的实时温度已冲破40度,但从室外走进金冠电解车间的一瞬间,仍然能感受到一股高于室外气温的热浪袭来,这里已经“熟透了”。“我们的作业现场温度在50度左右,加上空气湿度大,就像是一个蒸笼。”该车间党支部书记潘和文的一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他们的工作环境。
而正是在这个“蒸笼”里,电解车间的十余名员工正在进行出铜作业。一排排整齐分布的电解槽中,高达70度的电解液将热浪一波波的往空气里送,四名员工穿着厚重的工作服和劳保鞋,手上则戴着厚厚的耐高温手套,此时,他们脚下的电解槽面温度是67度。
在6-1-12电解槽槽面上,章师傅与工友们拿着手电筒,正低头检查槽面内的出铜情况,汗从黄色的安全帽里一直不断地往外沁,从额头滑落到睫毛,便滴落了下来。他们身上蓝灰色的工作服早已经湿透成了灰色,只有从还没完全湿透的衣角和裤边,能看出些工作服原本的颜色。
在他们身旁,三台轴流风机一直运转,尽管风力很大,工作服却仍是黏在身上。作业现场每天的蒸发量达到300立方米,湿度大、温度高,大家开玩笑地说:“这跟蒸桑拿一样。”即便如此,高温却并未让他们放慢工作的脚步。
热度转换成了干事的热情
“七、八、九三个月对于电解作业来说,是一年里最为艰难的时间。”潘和文介绍说,“而我们在7月21日将电流从原来的3万6安培提升到了3万7安培,这是从金冠试生产以来的历史最高峰,对于电解车间所有员工而言,这都将是一项挑战。”
因为电流调整,随之而来的阳极板单重增加和电流密度增大都为工作增添了难度。“这就像是开车,速度加快时,我们需要的注意力也要相应加大。”该车间主任王万军比喻说。
面对着高温和生产的双重挑战,电解车间从前期就有步骤地实施了应对方案。调整出铜班组作业秩序、引进8名季节性用工人员、对在岗员工进行精细化操作培训……一系列措施到位,效果十分明显。“目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电解车间生产保持稳定,优质品率达到99.9%,根据监测到的数据推算,每月电解铜产量较同期预计将增长945吨。”潘和文说。
除了工作难度增加,在冶炼一系列的工艺环节中,首先受到高温负面效应冲击的就是该公司动力车间制氧站。氧气是冶炼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然而,气温升高、湿度增大、空气量减少所产生的最直接后果是氧气量的减少。
“在我印象里,这是铜陵温度最高的一年。”该制氧站作业长吕茂林回忆道。自然条件无法改变,要满足当前的冶炼用氧需求,必须主动出击。“我们对设备操作及工况进行全面调整,对设备进行强制通风和人为的设备冷却措施,严格要求精细化操作。”吕茂林说,“从高温以后,员工们也克服了自身困难,全力投入生产,有效确保了冷量平衡、物料平衡和浓度平衡,相比平时每小时5万5千立方米的制氧量来说,目前每小时仅仅降低了1千立方米,满足了生产需要。”
将关爱延伸到生活中
高温下的坚守,员工们用汗水换来了生产的平稳,这一切的付出,是他们对爱岗敬业的最好诠释。而对于金冠铜业分公司而言,保障每一位员工高温期间的安全则是一项丝毫马虎不得的大事。
7月16日,电解车间向员工及其家属发出《防暑降温倡议书》,在倡导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中暑应急救护能力,保证防暑降温物资供应充足等内容外,该车间还呼吁员工家属为亲人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员工饱满的精神状态,集合力确保员工安全度过高温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