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上期能源公布国际铜期货合约及相关细则。国际铜期货是我国首个拟以“双合约”模式运行的国际化期货合约,总体设计思路是在保留上期所铜期货不变的基础上,以特定品种模式在上期能源上市国际铜期货,即“双合约”模式。
上期能源相关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双合约”模式是在不改变国内现有市场格局的前提下,基于保税市场和国际市场推出的新业务,有助于在保证上期所铜期货合约平稳运行的前提下有序开展新业务。
“一方面,上期所铜期货立足海关关境以内的含税市场,反映的是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其价格已成为国内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另一方面,国际铜期货面对的是关境以外的不含税市场,反映的是国际市场供求关系。”他解释说。
据记者了解,此次正式发布的国际铜期货合约及相关细则内容与10月16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版本一致,有以下三点值得关注:
一是国际铜期货价格不含增值税,合约交易单位为5吨/手,最小变动价位为10元/吨,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3%,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合约交割月份为1—12月,交割日期为最后交易日后连续五个交易日,交割单位为25吨。
二是国际铜期货和上期所铜期货在交易单位、报价单位、最小变动价位、合约月份、交易时间、最后交易日、交割单位、交割结算价的确定等方面保持一致。
三是国际铜期货和上期所铜期货在价格含义、交割品级、交割方式、交割日期、运行不同阶段的持仓限额、交易代码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交割品级方面,国际铜期货的交割标准品为符合国标GB/T467-2010中A级铜规定,或符合BSEN1978:1998中A级铜规定;在不同阶段一般持仓的限仓比例和持仓限额方面,为了有效防控风险,国际铜期货在合约上市初期比照上期所铜期货的持仓限额有所收窄。该负责人表示,前瞻性和审慎性的设计思路将有助于国际铜期货在上市初期平稳运行,功能良好发挥。
他表示,为了确保国际铜期货的平稳运行,上期能源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国际铜期货深入开展了市场调研和研究论证,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交易、结算、交割和风险控制措施,以推动国际铜期货平稳上市和稳健运行。
具体来说,一是根据总体风控要求及合约运行不同阶段特征,科学设置涨跌停板和保证金制度,有效防范交易风险;二是合理设置投机头寸限仓制度,套期保值交易头寸实行审批制度;三是根据市场发展情况,扩大可交割资源,合理布局交割仓库,有效防范交割风险;四是多层次深入开展投资者教育工作,保障国际铜期货健康稳定运行。
对于国际铜期货市场的各类参与者,他建议,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参与期货交易的风险,熟悉国际铜期货合约与相关业务规则,理性参与期货交易;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了解、熟悉和掌握期货市场规则,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水平;会员单位应充分了解和掌握期货市场法律法规,做到合规运作、风险可控,帮助投资者充分利用国际铜期货套期保值、价格发现等功能,服务实体经济。
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葛红林看来,上期能源国际铜期货的推出,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铜产业链实体企业提供了全新的风险管理工具,进一步满足了多元化的风险管理需求,为行业提供了以人民币计价的透明、公允的国际市场价格,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他期待未来上期所继续以期现互动、产融结合为着力点,稳步推进有色金属期货国际化进程。
“中国是精炼铜的生产、消费和进口大国,预计未来以中国为代表的远东市场将在铜的生产、消费和贸易上继续贡献主要的增长量。”国际铜研究组秘书长保罗·怀特表示,上期能源推出的国际铜期货,将有助于全球投资者共同参与“上海价格”的形成,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铜产业中的国际影响力。他同时也期待国际铜研究组与上期能源以及上期所继续加强合作。
作为国内重要的铜业企业,铜陵有色股份有限公司期货业务主管徐长宁认为,上期能源国际铜期货的推出,为铜企的套期保值工具箱又添“利器”,其净价交易、保税交割的特点降低了企业的保值成本,规避了增值税税率变化带来的风险;人民币计价的模式为企业在未来进出口贸易过程中的现货结算增加了一个新的选择,有效降低了汇率风险;国际平台使全球投资者充分参与上海铜价的形成,有助于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期货管理部经理张剑辉也表示,国际铜期货的上市为铜冶炼厂加工复出口的铜产品增加了一个市场选择,企业可以将国内铜期货“双合约”与LME铜期货的价格进行对比测算,选出对企业最有利的报价进行现货交易。除此之外,国际铜期货人民币计价的模式十分便利且交割过程更短,避免了国内企业在交易中的外汇风险,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国际铜期货的推出有助于提高中国这个世界最大铜消费市场的影响力,特别是国外矿山、冶炼厂和贸易商将来如果能够在现货合同中约定基准报价为国际铜期货合约价格,将对国内外铜现货交易产生重大影响,这对增强中国铜的价格影响力非常有意义。”张剑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