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东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东营)有色金属工业展高层次专家对接会在东营成功举行。此次会议设置了启动仪式、院士专家行、分组洽谈三项内容,旨在通过国内外有色金属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高层次专家和东营市相关产业的企业家合作洽谈,推动相关领域技术转化与项目提升,促进东营市有色金属、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启动仪式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明星,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东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冯艺东,海外专家代表、力拓矿业集团首席顾问大卫·乔治·肯尼迪分别致辞。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曹国华介绍开发区区情,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常淮诚主持启动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文海,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小卫,中南大学副校长郭学益,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党委书记李碧平,北京有研科技集团首席专家李红卫,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王中奎,东北大学冶金学院教授谢峰,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王文静,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首席研究员赵宝军,智利康塞普西翁大学教授 Robort Para,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材料与工程系高级研究员杨印东,瑞典Semtech Metallurgy AB公司总经理Wilhelm Wendt,力拓矿业集团熔炼与精炼方面首席顾问David George-Kennedy,日本秋田大学教授大藏隆彦等30余位海内外高层次专家受邀出席。来自有色金属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50余家企业参加对接交流。
贾明星在致辞中指出,人才兴则行业兴,人才盛则行业盛。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色金属工业大国。而人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和宝贵财富,是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第一资源。此次对接会的召开,将成为一场汇聚智慧、加深合作、启迪未来的思想盛宴。对加速集聚高端人才资源,加快区域创新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他表示,一直以来,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致力于促进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科技进步,重视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与中南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以及有研科技、中国瑞林等科研院所,在技术支持、项目协调以及专业培训等方面保持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坚持识才、爱才、聚才、用才的理念,引导各方面的专家人才关心关注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推动有色产业在新常态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他强调,东营是一块神奇的热土,短短20余年,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产业落户东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人才引领和支撑作用不断显现,越来越多的人才学者逐步成为有色金属行业的领军者,一大批创新创业的项目正在蓬勃发展,成为东营市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与有色企业成长的“主力军”和“顶梁柱”。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促进产业和人才的深度融合,在铜行业发展领域,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产能合作,加快经济贸易进程,坚持共享发展,促进产业协同,针对行业共性深层次问题,建立内部协调协商机制,相互学习借鉴,共谋长远发展,推进东营有色产业迈上新的高度。
冯艺东在致辞中指出,有色金属是东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东营市第三个过千亿的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东营有色金属产业在冶炼加工的基础上,产业链条不断向上下游延伸,形成了从原料回收、冶炼加工,到仓储物流、技术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201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4亿元,利税73亿元,利润42亿元,培育了鲁方、方圆、金信、亨圆等4家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阴极铜产能90万吨,居山东省第一位,低氧线杆产能27万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唯一的“铜及铜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方圆集团“两步炼铜新工艺”引领着行业的发展,迪赛机电公司是北方唯一的动车电磁线专业生产商,占中车集团5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销量居全国首位。
他表示,东营有色金属产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持续不断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我们在美国、智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网络,与智利国营铜业、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中科院等国内外20余家企业高校院所开展了技术合作。委托中国有色金属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牵头制定了《东营市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发展规划(2018-2022)》,进一步明确了未来5年东营市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发展的重点任务,目标和方向。今后东营市将提高有色金属产业的环保冶炼和精深加工水平,向高强高导的铜合金材料、高性能基础材料发展,打造一流的铜产业基地。
黄崇祺院士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东营市有色金属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东营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中铜冶炼、铜加工规模居全省前列,成为重要的铜产业基地,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他强调,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取得了重要发展,成为世界有色工业大国,但不是产业强国。面对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资源环境等诸多难题,需要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通过国内外产学研用的交流与合作,大幅提高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资源保障能力、技术引导力,从而逐步增强市场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希望有色行业事业单位与东营地方扩大合作,拓展合作成果,特别是工程技术领域的合作,今天与会的专家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程设计等单位,涵盖了冶炼、材料、加工、装备制造等领域,希望东营市与这些专家团队采用多种方式紧密合作,以合作方式实现共赢,共同推进有色金属行业和东营市经济建设。
他表示,去年上海电缆研究所就与方圆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正在铜的新产品、新技术应用上开展合作研究。今天我们的铜产业,只有铜的基本材料、功能应用材料,在电子行业铜合金材料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我们希望通过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把前端的材料,中间的加工,后端的产品,结合在一起,进而在高端产品研发上取得一些突破。这次会议既是行业专家与东营地方企业,也是行业同仁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希望在东营市的支持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促进东营市地方企业的成长壮大和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David George-Kennedy在致辞中表示,我在有色金属行业从业34年,走过世界很多地方,也参观过世界上很多的工厂和大学,近几年有机会参观了中国的几个工程,包括2016年来到东营与方圆集团董事长以及团队讨论交流,使我特别高兴,我期待着本次访问期间再次访问方圆。
他指出,随着中国市场对金属需求的持续加大,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扩张的步伐是惊人的。有色金属行业接受变革的程度取决于技术风险、复杂性,增加的投资,以及生产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平衡。这些因素在一个积极扩张的行业中变化得更快,这就是为什么欧洲在18世纪是变革的中心,北美乃至欧洲在20世纪是各种活动的中心,中国在21世纪已经是将来还可能是最活跃的国家。在这个行业的所有关键技术领域,中国的变革都一直是鼓舞人心,硕果累累的,在这方面,东营方圆就是勇敢形象的代表。
会上,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宁甘河工业园、山东森联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北京中能清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山东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任刘利印宣读《2018年山东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批复文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明星,东营市副市长冯艺东共同为“方圆公司-张文海院士工作站”揭牌。
启动仪式结束后,分组召开了有色金属产业高层次专家对接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层次专家对接会,30余位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与东营本地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讨论交流和对接洽谈,成为一场汇聚智慧、加深合作的思想盛宴。在有色金属产业分会场,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王文静作了题为《高精压延铜箔表面处理新技术》的主题报告,并对高精压延铜箔表面处理新技术作了展望:“随着锂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导致铜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铜箔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铜箔表面处理技术将向着实现短流程、高效率、低成本、绿色环保方向发展。”《“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科技创新实践与技术发展》、《金川铜冶炼技术与装备发展》、《VR技术在有色金属领域的应用研究》……一项项新成果在这里展现,让在座的企业收获颇丰。不仅如此,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材料与工程系的高级研究员杨印东,瑞典Semtech Metallurgy AB公司总经理Wilhelm Wendt,力拓矿业集团熔炼与精炼方面首席顾问David George-Kennedy等国外高层次专家也带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分组洽谈同期,黄崇祺、张文海等院士专家一行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现场考察,在东营有色金属产业创新发展中心,方圆集团董事长崔志祥详细汇报了东营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方圆集团在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重点汇报了方圆两步炼铜新工艺生产线当前的生产运行情况,以及在投资、能耗、环保等方面的技术优势。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展已在东营市成功举办三届,累计有来自有色金属行业铜冶炼及加工、铝加工、再生利用企业以及行业重点科研设计院所、高校等230余家单位参展,共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外国高层次专家达100余名,达成合作意向20余项,极大地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加速了高校企业交流,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引进融合。
有色金属产业是东营市着力打造的产业集群之一,产业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全国铜及铜材知名品牌示范区”,同时开发区有色金属产业被认定为省级主导产业集群,全市有色金属产业企业95%在开发区行政区划内。此次高层次专家对接会的举办,将充分发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行业优势,组织有色金属产业高层次专家聚焦地方需求,开展产业对接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全市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促进形成以人才链拓展产业链的良好局面。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的原创内容。来源未注明或非铜云汇的文章,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所有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决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