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隆冬,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新矿山——安徽铜冠(庐江)矿业公司生产热度并没有受到严寒的影响,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公司大门口景观塘垂柳依依,清澈的水面泛着涟漪。在办公楼的不远处,是员工们的生活区和生产区,与金黄色的稻浪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今年的7月1日,安徽铜冠(庐江)矿业公司重负荷联动成功试车,标志着矿山由基建正式向生产阶段过渡。
“人机磨合需要较长的过程,尤其是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矿山。”安徽铜冠(庐江)矿业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该公司组织技术力量,加快采选生产系统设备和操作人员的人机磨合,重点疏通矿山生产系统过程中产生的“肠梗阻”,确保生产系统无隙对接和稳定运行。截至11月底,该公司选矿车间共处理矿量17.8万吨,含铜599.35吨,选矿平均回收率为84.44%。
矿山建设是个系统性工程,每一项工作都不能有失偏颇。安徽铜冠(庐江)矿业公司在做好人机磨合的同时,下大气力做好掘进、支护、探矿等工作,每天有上千名人员在百米矿井深处进行“大会战”。截至11月底,分别累计完成掘进、支护、采切工程、地质探矿21.2万立方米、1.57万立方米、5.32万立方米、1.65万米,为矿山持续稳定发展发力。
“尾矿管线安装结束并投入使用,尾矿库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最为艰难的负410米到负800米中段斜坡道与各中段已贯通,为矿山下步开采打通另一条便捷通道。”该公司负责人说。这里每天都发生着新的积极变化,一座现代化矿山日臻成熟。
笔者看到,在矿山生产中,从采矿到出矿,从提升到选矿……矿山生产大动脉已畅通无阻。今年以来,安徽铜冠(庐江)矿业公司在主井提升系统运行良好的基础上,对破碎系统进行改造,现已能够满足生产需要;牵引变电所和动力变电所、矿(废)石卸载站已投入运行;信号集闭系统正在与调度站进行对接调试;有轨运输系统中轨道大部分完成;漏斗及配套装置即将全部安装完成;110千伏变电站和负970中段排水系统均已投入使用……矿山建设“最后一公里”已被打通。据悉,该公司从首采采场工业试验爆破工作到现在,已成功爆破20多次,药量为77.4万吨,开采矿石量达20多万吨。
选矿是出效益的地方。安徽铜冠(庐江)矿业公司针对采选生产系统还处于工艺、设备、技术和人员磨合阶段这一特点,成立了由专业部门、基层单位、设备厂家组成的联合技术小组进驻现场,加大系统巡检力度,开展预防预控检修,摸清设备短板,找准设备隐患点,及时掌握设备的动态性能,高度重视设备的盲角、死角,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依靠系统巡检和技术革新,生产效率和效益稳步攀升。10月份,该公司实现单日处理突破1万吨的好成绩,为下步达产达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把精细化管理作为驱动矿山发展的“引擎”。安徽铜冠(庐江)矿业公司按照新模式矿山标准,制订了管理、技术、工作三大标准体系,出台了395项基本制度,精细化爆破、充填、地压监测等科研项目有序推进。此外,该公司还优化员工配置,严格绩效考核,指标分解到人,发挥人的能动性。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财务资金管控,规范资金拨付程序,降低资金成本。加强设备运行管理,推行TPM设备管理,降低维护成本。
“矿山达产时,每天选矿处理量达到1万吨,我们现在正式员工只有199人,外协人员近千人。安全管理工作绝不能掉以轻心。”该公司负责人说。抓安全必须抓管理,安全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
为构建本质安全型矿山,安徽铜冠(庐江)矿业公司加大安全管理创新工作力度,实现安全全方位管控。通过完善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功能,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手段,构建全员、全过程的安全控制体系,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风险。深入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形成从“意识培育”到“风险研判”再到“过程控制和应急处置”的闭环管理过程,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开展新进、复工安全教育培训1425人次;开展各类安全检查10余次,共查出隐患和问题385条,整改率达100%;查处违章行为294人次,罚金14.3万元。
“明年重点工作基本敲定:确保选矿日处理量达8000吨,选矿选铜回收率为85%,年产铜量5278.5吨;加快推进负585米、负465米中段、负650米以上中段的开拓;实现负410米中段的探矿工程和斜坡道贯通……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还很大,但我们信心满满。”安徽铜冠(庐江)矿业公司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