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铜进口盈利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曾经风靡一时的融资铜现状如何?
融资铜简单来说就是进口来的铜,借助一张银行远期信用证,摇身成为部分国内企业获取低息资金的重要手段。而这些铜也有了一个专属名字“融资铜”。中国国内企业通过授信银行开立远期信用证给境外贸易商,到单T/R (信托收据)得到货权单证,“转卖”其他贸易商(通常就是原境外贸易商)或通关后国内市场销售,即期获得相应货款,信用证到期后再偿还银行资金,此做法给企业带来了几个月的流动资金,这就是所谓的融资铜、融资铝、融资锌、融资橡胶、融资油等等。
2008年经济危机时此类融资模式一度非常盛行,2011年货币紧缩背景下,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的外扩,以及外汇核销政策变革给“转卖”的松绑,“融资铜”再出江湖大行其道于商品贸易,融资手法、结算周期、盈利模式都发挥到了极致。
融资铜的操作模式一般分为死价操作、投机操作、敞口操作和跨市操作四种模式。
融资客在采购和销售中均采用固定价格操作被称为“死价操作”,相关保值由庄家负责,融资客仅支付融资利息和相关的升水差,此类操作约占70%。
投机操作和敞口操作则均采用“活价操作”。 投机操作中实际作价会在一个较短时间段完成,通常是利用当日盘面的波动去投机,但不影响最终融资利息和相关升水差,此类操作约占20%。而敞口操作通常都是利用价格趋势去单边投机,作价间隔较长,敞口风险巨大,但同样不影响最终融资利息和相关升水差,此类操作约占10%。
跨市操作在实际作价中也会有“采购按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销售按SHFE”(即完税后销售国内),如此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正套”,当然反之操作也可形成“反套”,较为复杂,因为涉及沪伦比价,在融资客中如此操作的非常少。
电解铜跟其它大宗商品不同,对冲工具与对冲机制都非常完善,通过庄家“套期保值”来对冲价格风险,正因如此,绝大部分融资铜风险与铜价暴跌关系不大。
高盛2013年5月发布的报告指出,融资铜的整顿堪称中国的“雷曼兄弟事件”。高盛的统计认为,2012年初以来中国短期外汇贷款中约10%可能与铜融资相关。更广泛地说,近2013年的这几年来,中国保税区库存与短期外汇贷款一直存在正相关关系。
SMM认为,自青岛港事件之后,外管局监管更加严格,银行审批也更加谨慎,铜融资需求被大幅挤压,而中国政府对套利交易监管逐步严格,进口铜逐渐回归到消费属性上。目前来看只有少数大企业才有能力做融资铜。近年来,由于国内冶炼厂产能大量投放,国内现货供应相对宽松,因此,进口铜多为亏损。融资需求被压缩,电解铜自给率也在提升,从未来的趋势上看,进口铜的需求会逐渐变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