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流淌从未间断。所幸,光阴不负奋斗。历经一年时间整合的铜陵有色金隆铜业有限公司,已有了全新的模样。
循来时路,深深浅浅的足迹里,印下了同样的价值追求——将员工的成长与企业的重生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石,新金隆整合探索之路徐徐铺开。
(一)
2018年1月,金隆、稀贵金属分公司整合开启之时定下了这样的目标:构建一套既满足铜冶炼完整生产链产出与管理新要求,又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科学、高效管理架构和人岗匹配模式。由此,时间轴线的一些数字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尽力缩短过渡期,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力争两年实现完全融合。”
日月如流,一年既过,架构与模式的“完全融合”行至何处?
时间给了我们答案。现下,新金隆通过一体化运作,精简机构8个、员工30余人,分流员工50余人;冶炼二课整体搬迁工作启动,其生产任务被整合后形成的生产能力消化,物料周转费用和有价物料倒运安保风险降低,人员实现内部合理调配,因自然减员造成的用工紧张局面缓解。
“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人力资源、采购营销、协力维修等各项制度经磨合、优化而交融并行。
“完全融合”目标初步达成。
(二)
从分到合,从“计划三年”“力争两年”到“一年初步实现”,一路走得艰辛却也坚定。
坚定在于对“人”的尊重。金隆铜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梁海卫说:“两个企业的整合是人的事。”
在推进整合过程中,新金隆按照“接口顺畅、职责清晰、流程合理、运转高效、管控全覆盖”的要求,推行扁平化管理,形成了新的组织运行机构及职能划分方案。在这些机构中,负责人聘用入职,其他人员则“随业务走”,并辅之以1至3个月的培训试用期,“择优竞聘上岗”。
员工的自主性和独特性被放在了首位。在新金隆,效益、效率的提高并不是通过裁员,而是以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来实现的。“将合适的员工放在合适的岗位上”,秉持着这一理念,每一名员工都被尽可能地安置在了各自合适的岗位上,岗得其人、人适其岗,通过人岗匹配的合理用人机制,企业切切实实降了本、增了效。
坚定还在于科学的管理思路。新金隆的整合方案里,有着这样一段关于“分步实施,差异化管理”的表述:先行对两家公司生产系统以外的机构、业务和人员进行整合;随着业务管理的深度融合,待条件成熟时适时开展生产系统整合、业务兼并、工艺流程改造优化等工作;对员工薪酬管理实行差异化过渡。
稳扎稳打,日将月就,新金隆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
方此之时,已然获得“5S”五星最高评价的新金隆并未停留在原点,他们加强与同行业及相近行业的交流学习,立下一个标杆,以此来实现进一步提升。“金隆—东予”“提取2018”等交流活动被提上了2019年日程。
(三)
如今种种,皆有迹可循。
金隆铜业有限公司有着中日合资企业严格的管理体制,催生出了高效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稀贵金属分公司葆续了铜陵有色第一冶炼厂创业时艰苦奋斗的传统,积累了优秀的精神基因。在融合之中二者相生相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新金隆是开放且包容的。在这里,“团队”被重新定义。“铜陵有色国庆文艺汇演二等奖”“铜陵有色安全环保文艺竞演一等奖”,自行举办拔河、绑腿跑、篮球等多项文体赛事,创建羽毛球、乒乓球社团……2018年是两厂有史以来文体活动参与规模最大、参与度最高且成绩喜人的一年。
“大家都在尽力维护团队品牌,彰显新金隆人的昂扬风貌。”金隆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文燕欣喜于员工凝聚而成的向心力。
在这里,面对转型阵痛,他们有着同一种声音。改变是相对痛苦的过程,身处转型磨合期的新金隆里的每一位员工,都有着“对于未来的期望值”,这一点文燕深知,“满足员工的期盼,充分考虑员工的积极性,保障改革中员工的切身利益,过去的一年我们是这样,今后将是一如既往。”
正因此,没有抱怨声音,员工对于新金隆有着较高的认同度,“大家劲往一处使,干共同事业。”在梁海卫心中,这是“过去一段整合之路的注脚”,也是他感到“最为欣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