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3月6日报道:继年初收购烟台国兴铜业65%股权之后,江西铜业又看上了山东的另一家企业,这回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
3月4日晚,江西铜业以及恒邦股份双双发布公告称,江西铜业将斥资29.76亿元收购恒邦股份29.99%股权。交易完成后,江西铜业将成为恒邦股份控股股东,江西省国资委将成为恒邦股份实际控制人。
这是近半年内A股市场出现的第二起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的“A吃A”案例。此前,在2018年底,顾家家居公告将斥资不低于13.8亿元收购喜临门的控股权。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表示,随着不同行业、不同上市公司之间的发展分化,可以预计这类案例在2019年还会出现。
一笔交易“两全其美”
根据江西铜业公告,其将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收购恒邦股份控股股东烟台恒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邦集团”)、实际控制人王信恩及一致行动人王家好、张吉学和高正林合计持有的恒邦股份2.73亿股股份,约占恒邦股份总股本的29.99%。此次交易转让单价为10.90元/股,较恒邦股份停牌前股价溢价9%,合计转让价格为29.76亿元。
江西铜业表示,公司取得恒邦股份控制权后,将以恒邦股份作为江铜集团未来黄金板块的发展平台,将公司及江铜集团旗下优质的黄金板块资产注入公司。
恒邦股份主要从事黄金探采选、冶炼及化工生产,其2018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拥有7条冶炼生产线,具备年产黄金50吨、白银700吨的能力,在冶炼过程中副产硫酸的能力达到100万吨。
过去几年恒邦股份的业绩表现一直较为稳健。数据显示,2016年和2017年,恒邦股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2.03亿元及3.6亿元。2018年,恒邦股份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7.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04亿元,同比增长1.49%。
不过,恒邦股份控股股东恒邦集团及实际控制人王信恩的股权质押比例都相对较高。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26日,恒邦集团累计质押的公司股份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数的97.37%;截至今年1月5日,王信恩累计质押的公司股份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数的100%。今年1月,王信恩曾为其所持的部分公司股份办理了质押延期购回,将原本于1月份到期的股份质押延期至7月份。
有分析人士表示,此次交易可以说是“一石二鸟”——恒邦股份的控股股东和实控人可以借此获得流动性支持,而江西铜矿则能进行产业整合,完善产业布局。
相较恒邦股份,江西铜业的整体规模要大得多。资料显示,江西铜业为国内最大的综合性铜生产企业,目前已形成以铜的采矿、选矿、冶炼、加工,以及硫化工和稀贵稀散金属提取与加工为核心业务的产业链,同时经营范围涉及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江西铜业的控股股东江铜集团为江西国资委全资控股的企业。
2017年,江西铜业营业收入为2050.4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04亿元。2018年,公司预计净利润将同比增长50%。
在此次收购恒邦股份的控股权之前,江西铜业还收购了另一家山东企业——烟台国兴铜业65%股权。财通证券表示,随着2019年基建投资增速以及地产竣工面积增速得到改善与修复,铜价有望回升。江西铜业通过近期对山东这两家公司进行收购控股,整合铜、金冶炼产能,将有助于提升公司的业务拓展能力和资金实力,进而成功打造多金属矿业龙头。
今年或将再现“A吃A”
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通过市场化并购的方式“吃下”另一家上市公司的情况此前并不多见。据上证报此前统计,过去类似案例主要有:2006年,民企思源电气曾欲收购体量更大的国企平高电气,最终在购得17.8%股权后止步,后逐渐减持退出;2008年,美的电器(现名美的集团)收购小天鹅24.01%股权,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2010年,同方股份向晶源电子(现名紫光国微)大股东晶源科技发行股份,成为晶源电子控股股东。
对此,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来说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整合并不多,主要因为上市公司同样都具有上市地位,并且有可能是同业竞争者关系,会更倾向于收购非上市资产。
不过,近半年来,随着顾家家居收购喜临门控股权、江西铜业收购恒邦股份控股权,这一现象似乎正在发生改变。付立春认为,首先是因为当前市场政策对并购重组持鼓励的态度;其次是因为上市公司之间的差异性更加明显;还有就是一些公司基于产业整合、强强联合等原因。随着不同行业、不同上市公司之间的发展分化,可以预计这类案例在2019年还会出现。
另有投行人士向上证报表示,与顾家家居案例的民企收购民企不同的是,江西铜业为国企,此次收购或与江西国资的布局有关。据上证报了解,日前,江西省在《深入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工作方案》中提到,将推动省属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出手收购整合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稳定或符合强链补链需要的上市公司,并推动注册地回迁,抢抓时机做优做强国有资本。
“地方国资下属企业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一方面能增加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地方国资委下盈利能力强但不适合IPO的资产慢慢注入上市平台。”上述投行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