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点:
24 日沪铜主力合约收于 47120 元/吨,涨 0.19%。24 日,LME 库存减少 3400 吨至 28 万吨,LME 注销仓单占比 32.3%,较上一交易日继续攀升;SHFE 铜仓单减 5114 吨至 5 万吨。
而上周,SHFE 库存较前一周减少 1.1 万吨至 14.1 万吨,而上海保税区铜库存环比减少 1.6万吨至 31 万吨,保税区已连续减少达 20 周。
量价方面,24 日沪铜所有合约较上一交易日成交量减少 8504 手至 23.3 万手,持仓量减少8788 手至 57.2 万手。其中,主力合约前 20 名买单持仓量减少 912 手至 6.75 万手,前 20名卖单持仓量减少 2222 手至 7.5 万手。昨日 1910 合约与 1911 合约显 back 结构,但价差缩窄至 30 元/吨左右。
现货方面,24 日洋山铜仓单溢价 83 美元/吨,与昨日持平。前一日 LME 现货升贴水为-28美元/吨,随盘面小幅波动。而国内,据 SMM,25 日上海电解铜现货对 10 月合约报价升水 150~升水 200 元/吨,整体与昨日持平,但湿法铜下降约 15 元/吨。整体而言,现货市场谨慎,避险情绪增强,当月票交易略胜一筹。
行业层面,固废中心公布第四批进口废铜批文,涉及废铜批文总量为 3.2 万实物吨,约 2.5万金属吨,前四批批文累计发放废铜 48.4 万实物吨,约 38.7 万金属吨。而中国 8 月中国进口废铜 10 万吨,同比下降达到 55.5%,1-8 月累计减少 31.5%。中国铜进口逐渐由废铜端转向精铜矿端。矿源端,智利国铜 Codelco 称其旗下 North Resources 铜矿项目目前可提前完工,该项目旨在维持 Teniente 铜矿原有产量,该矿在 2018 年生产了 46.5 万吨铜。近日,秘鲁能源及矿业部长 Francisco Ismodes 表示,预计到 2022 年的三年内,秘鲁铜产量将增长 27%,并称,今年秘鲁铜产量有望达到 250 万吨,略高于去年的 244 万吨。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在最新月度报告称 2019 年 6 月全球精炼铜市场短缺 2.1 万,6 月全球精炼铜产量为 197 万吨,消费量为 199 万吨。今年前六个月,全球精炼铜市场供应短缺 22万吨,去年同期为短缺 17.7 万吨。
近日传出秘鲁矿端增加产能消息,预计下半年精炼铜供需缺口或将缩窄。而国内,电源投资和电网投资的增速差仍存在释放空间,7、8 月电线电缆企业开工率同比上升,电网投资存良好预期。进入 9 月,交易所库存陆续减少,保税区库存持续下降,消费预期良好。
但消费预期释放显示具有逐年前移迹象,且铜价月初至今已积累一定涨幅,而盘面内强外弱,LME 铜库存仍处于较高位,短期沪铜恐受外盘拖累。
供需逻辑:
供需来看,进口精炼铜现货 TC 持续低迷,粗铜、铜杆加工费维持低位,表明供给偏紧局势不变,但目前并未给冶炼厂和加工商的生产带来影响,各类型冶炼厂开工率相对较高,
短期铜供应仍处于较高位。中国 8 月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精铜矿产量同比均显增幅,由于 8 月传统消费淡季需求不足,出库速度缓慢,库存有一定累积。8 月铜管、铜材等下游开工率处于低位且有所下滑,地产施工和新开工面积增速逐渐下滑,空调汽车等下游需求也难言利好。但 7、8 月电线电缆企业开工率同比上升,精铜制杆开工率好于预期,电网投资有所回升。进入 9 月,电线电缆消费有回暖迹象,交易所库存陆续减少,保税区库存持续下降,“金九银十”预期较乐观。
中期来看,电网领域电源投资和电网投资的增速差依然存在,下半年来自电网领域的订单或将增多,电网投资有望下半场继续发力。中长期随着 5G+工业互联网线路的持续铺进,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启动,需求存在利好。供应端来看,矿源端已经很难依赖矿商降低成本来带来利润,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铜矿品位下降是较为普遍的问题,这对于整体原生精炼铜的成本变化是有抬升趋势的。且从十大铜精矿企业新增产能进展来看,预估较大程度后延,下半年铜精矿维持偏紧格局不变。另外,考虑到 2019 年长协加工费比较高,而 2020 年长协加工费较低,因此,一旦执行新的长协加工费,产量受到影响的概率较大。总体而言,全球铜精矿供应未来 5 年刚性增量比较小,而弹性增量主要取决于价格,而精炼产能虽然投放较多,但是受限于铜精矿供应,实际供应增量不足以使得铜价格再度大幅下跌。库存方面,含保税区全球总库存持续下降且处于近三年低位,随着库存周期调整,中期铜价格具有筑底预期。
策略:
1. 单边:观望;2. 跨市:若进口盈利开启可正套;3. 跨期:暂无;4. 期权:暂无关注及风险点:
1. 经济持续下行拖累需求;2. 电网投资不及预期;3. 避险情绪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