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宏观回顾
1.1 刺激政策支持经济深V反转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一、二季度全球经济大规模停摆,陷入衰退,但各国政府迅速采取大规模财政和货币刺激,经济快速反弹。尽管四季度欧美疫情二次爆发,但经济韧性十足,四季度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指数都创年内新高,中国和美国服务业PMI达数年高位,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深V反转。
IMF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20年全球GDP将下降4.4%。中国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6.8%、3.2%、4.9%,四季度有望达到5.5%,全年增长1.9%。美国二季度GP同比下降9.03%,三季度同比下降2.92%,但环比增长33%,IMF预测2020年美国GPD可能下降4.3%,欧元区GDP可能下降8.3%,印度降幅超过10%。中国将是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图一: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
1.2 各国大规模购债和降息释放天量流动性
各国政府吸取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在疫情发生后迅速实施大规模金融刺激。例如,中国财政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 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较去年增加1.6 万亿达3.75 万亿,增加发行1 万亿的特别国债,2.5 万亿的减税。货币政策方面,三次降准将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下降约1 个百分点,释放了1.75 万亿长期流动性;三批再贷款再贴现合计1.8万亿,下调MLF 利率30 个基点。美联储降息150个基点到零利率,实施财政刺激约3万亿,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本是负利率,利率降无可降,因此实施大规模QE,欧盟各国财政刺激合计约1.35万亿欧元,日本实施75万亿日元QE。
2020年8月,美联储公布新版《关于长期目标和货币政策战备的声明》,提出就业与最大就业之间的“短缺”概念,且实行平均通胀目标制,即使劳动力市场已经过热,只要平均通胀不达标,联储将不会加息。新版政策框架确保联储加息节奏会更慢,目前市场多预期加息最早要到 2023年。另外两党正在讨论新一轮1-2万亿刺激计划。
各国刺激规模都远大于08年金融危机时的规模,央行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张,主要货币市场利率陡降至历史新低,流动性泡沫大幅推高金融资产价格,成为金融市场主导因素。
图二、2008-2020年G7国家财政刺激规模
图三:美联储总资产和M2
1.3 美元进入结构性弱势
欧债危机后欧元和日元一直保持零利率,而美元在2016-2018年进入一轮小幅加息。本次疫情危机后,主要储备货币的利率降无可降,美元基准利率下调150个基点,美元利率相对跌幅非常大。
此外美国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导致联邦财政支出大涨,2020财年联邦财政赤字达3.1万亿,为2019财年的3倍,约占GDP比重15.2%,创了1945年以来最高,公共债务达22.7万亿相当于美国GDP的106%。这些因素促使美元进入贬值周期。
超宽松流动性、美元进入贬值周期,经济进入反弹周期,这样的组合通常对应商品牛市。因此金融因素仍将是明年资本市场的主导因素。
图四:主要央行基准利率
图五:主要储备货币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图六: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支出与财政赤字
二、2021年全球经济强劲反弹
展望2021年,全球超宽松流动性保持,疫苗进展超预期,全球主要经济体将进入全面恢复期,IMF预测2021年全球GDP增长将达到5.2%,二、三季度增长最为强劲。
2.1 海外经济
美国正值大选换届,全球将迎来新的政治格局。拜登政府将回归建制派风格,但参议院极大可能仍由共和党控制,跛脚政府将难有作为。估计拜登近两年的工作重点在稳定经济、修复国内团结和与盟国的战略互信关系。经济政策难有大的变化,竞选纲领中的加税和大规模基建计划实施可能性存疑。金融政策方面,拜登提名耶伦任财长,与鲍威尔的双鸽组合,超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将延续,长期利率低位震荡。国际关系上拜登将以谈判代替关税制裁,贸易环境好转。中美关系上,拜登提出放弃“遏制中国”、“增强美国竞争力”,一方面会加强在美国内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另一方面联合或者协迫盟国对华科技、金融、政治的遏制不会手软,但估计不会开展新的关税大战,关税暂时维持原状。中美关系进入阶段性平静期,国际资本对华投资和贸易可获得恢复性增长。
欧盟仍有7500亿欧元的共同债券在讨论中,欧央行计划12月开始提高每月QE规模。同时欧美将包揽新冠疫苗,美、英计划将在2021年二季度实现60-70%的人口覆盖。
发达国家明年将进入全面恢复期,参考中国在今年二、三季度的追赶效应,生产和消费都将出现强劲反弹。IMF预测美国和欧盟2021年GDP增长率将达到3.1%和5.2%。
广大中低收入国家仍将忍受疫情的肆虐,因随着感染人口基数扩大防疫难度增加,但在获得疫苗的竞争中被排在后面。加上缺乏财政刺激能力,经济恢复情况存在更大不确定,受疫苗可获得性影响较大。
特别要注意,由于主要矿产供应和中低端制造业集中在这些国家,明年这些国家仍受困于疫情,生产恢复缓慢,而发达国家生产和消费率先恢复,供需不匹配造成的原料紧张和通胀效应可能加强。
2.2 中国经济
IMF预计2021年中国GDP有望达到8.2%。国内对明年中国GDP增幅预期集中在8.0-8.9%。金融政策方面,为应对疫情出台的刺激措施将适度退出,财政和货币政策回到稳健中性状态。货币政策的边际变化主要取决于“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动态平衡。2021年社融增速可能回落到11%左右,整体流动性仍保持宽松。近期债市连续爆雷,债券价格已经回到疫情爆发前水平,流动性收紧效应初现。因此2021年资金市场较当前不会进一步紧张,全年平均利率较今年略微提高。
2021年财政刺激政策退出,基建投资增速边际放缓,但出口和国内消费对经济贡献增加,此外工业企业投资和补库存拉动工业生产强增长。从时间上看,中国经济与欧美在一、二季度形成共振,全年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三、有色金属相关领域需求展望
中国是全球主要工业品需求变动的主要力量,铜和铝的消费在全球占比已达48%和55%。发达国家由于缺乏投资,在铜、铝的需求处于低增长甚至负增长。广大中低收入国家消费保持3-4%的增速,但由于基数太小在全球总需求中的影响不大。2021年,中国及发达国家在铜铝主要消费领域普遍有较强增长。
3.1 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
美国房地产市场因利率下降而繁荣。疫情后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大幅降到历史新低,刺激新屋销售年化数据创了金融危机以来新高,将推动2021年新屋开工继续上升。预计海外建筑需求将由今年的下降12%转为增长10%。
拜登政府提出绿色能源和新基建目标,希望在未来几年推出超2万亿的基建项目,不过受制于党争以及高昂财政赤字,最终落实情况不确定性较大。
图七: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与新屋销售和新屋开工数
预计中国2021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望达7.5-8%。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强劲,是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但是2020年8 月20 日,住建部和央行提出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设立了房企融资的“三条红线”,要求试点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负债目标。降负债压力下房企将减少土地购买和新开工,加快施工和竣工。另外房地产竣工一般落后于新开工两年以上,2018、2019年年新开工同比增加17%和8%,与竣工面积劈叉已经两年,因此2021年房企可能积极赶竣工,竣工面积同比增长可能接近10%。铜、铝在建筑需求中超过2/3的需求集中在施工后期和竣工阶段,交房后还将带动下游装修、家电、水暖卫浴等需求增长。
图八:中国新屋开工、施工及竣工面积同比增速
年初国网将电网投资预算由4000亿提高到4600亿元,上半年电缆集中交货刺激铜铝需求增长,但截止10月累计投资同比仍下降1.3%。估计今年未落实的投资将体现为明年上半年的交货。另外可再生能源的输送和储能需要补短板,电动车充电设备投资要加速,围绕清洁能源的投资可望支撑电网投资维持较高水平。由于今年基数低,明年电网投资同比今年有望小幅增加。
过去两年工业投资疲弱,截止10月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2.1%,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5.3%。不过明年有望明显提速至10%以上。一是中美关系缓和,且疫情中的稳定性优势大显,海外投资有望回升,二是企业有增加投资的内在需求,单看今年高技术制造业明显高于整个工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二、三季工业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出现12.8%和16.3%的大幅增长,说明企业投资需求已经起来。
图九: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
3.2工业生产增长
2020年社会消费增速下滑超过4%,一方面低收入人群受疫情影响大,必需消费降幅很大,另一方面汽车、房屋装修、家电等大宗消费受影响也很大,但8月起月度同比已转正,增速逐步提高。2021年随着经济进一步恢复,这几大块的增长都会提速,消费增速有望接近20%的水平。此外因疫情控制得力,大量海外订单转移到我国,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均创下季度历史新高,四季度因海外疫情再次恶化,出口订单继续爆长,11月出口同比增长21%。明年很可能出现发达国家消费和生产率先恢复而中低收入国家继续受困于疫情的问题,出口强劲势头将维持到明年上半年,对经济增长拉动显著。
2020年全球乘用车销量由去年的9千万辆下降到720万吨,降幅约20%,不过中国从二季度月度销量已转为增长10%以上,欧洲和美国在二、三季度的单月销量也回升到去年同期的90%,预计明年全球汽车产量有望增长10-14%。
2020 年大家电、厨电消费下滑,但是小家电结构性增长。产业地线预计 2021 年中国家电市场将恢复性增长 10%-15%。此外疫苗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使用可能带动冷藏设备的爆发式增长。
除了一般消费领域外,从工业生产增长值指标看,1-10月工业生产累计同比增长1.8%,但通用设备、机电产品、电子设备等生产增幅远高于工业平均增长,已接近疫情前水平,说明高新技术设备的投资强劲,维持高增速。
此外2019年受贸易战影响国内企业去库存,2020年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长,经济进入一轮补库周期。
图十:通用设备、机电设备及电子设备工业增加值
图十一:工业企业产能品存货
3.3 清洁能源带来新的需求增长点
中国和欧盟分别承诺在2060年和2050年实现碳中和,美国在讨论2050年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为零。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规模投资可再生能源及电动汽车替代传统化石能源。高盛预计到2050年全球清洁能源推动铜铝需求将达3000万吨和1.05亿吨。
这意味着各国将迎来可再生能源的建设高潮。例如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则》,2050年中国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将达500万兆瓦,占当年全国用电量的40%。2020年1-9月,国内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投资3080亿元,同比增长51.6%,其中清洁能源占比已超过90%。
可再生能源发电所需的铜比传统发电系统所需的铜多5倍。例如海上风能系统每兆瓦装机容量需要大约15吨铜,陆上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系统需要约5吨铜,而传统发电系统只需要1吨铜。此外,可再生能源还涉及到大规模储能设备和长距离输电能力,推动新的超高压骨干网的投资建设。
铜需求的另一个增长点是电动汽车。2019年4月,欧盟发布史上最严碳排放标准《2019/631文件》,挪威、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设定燃油车禁售时间分别为2025、2030、2040、2040、2040年。2020年10月中国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30年将电动车生产提高到50%。今年德国和法国提高电动车补贴, 11月两国电动车销量同比分别增长442%、236%,德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20%。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导致电池成本每年下降10%,新能源车竞争力提升,中国虽然补贴退坡,11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仍增长128%。显然技术进步和政策发力已推动全球新能源车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明年中国和欧洲新能源车产量可望增长70%,拜登政府也承诺发展电动力,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及相关配备设施用铜量将接近100万吨。
电动车对轻量化要求更高,中国汽车的车身用铝占比较低,但电动车的车身用铝量明显提高,也有助于提高铝用量。
四、2020年铜市回顾和2021年展望
4.1 2020年供需变量超预期,中国支撑全球铜消费
2020年铜的供应和需求都受到很大干扰。疫情干扰导致的矿山减产估计达45万吨,主要有秘鲁在4、5月大范围减停产,之后一直维持低运营比率,导致减产近30万吨,巴拿马的Cobre Panama停产近四个月导致减产10万吨,智利多个大型矿山降低运营比率导致减产5万吨等,抵消增量后全年铜精矿减少约20万吨。冶炼生产基本未受疫情影响,据ICSG估计全球精炼铜产量增加40万吨,其中再生铜减产30万吨。因此2020年铜精矿去库存100万吨,精矿市场紧张,加工费多数时间维持在50美元以下。
受到全球疫情大封锁的影响,废杂铜的产生、收集、加工和运输减少是铜原料供应的另一大减量。CRU估计全球废杂铜产量约550-600万吨,其中中国产量220万吨,是阶段供应最大变量。2020年全球废杂铜减产可能将近100万吨,中国废铜供应减少约60万吨。主因是今年环保部发放的废料进口批文较去年减半,导致今年废铜进口较去年同期减少60万吨,折合46万金属吨。另外疫情造成更换和拆解减少,废铜供应减量。考虑阳极铜和铜锭进口增加的替代,废铜供应减量造成的铜原料缺口仍有约30万吨。
一季度废铜回收加工停滞且存货严重被套,废铜流通极度紧张,4-6月国内精废价差长时间倒挂,形成精铜对废铜消费的替代,增加了精铜实际需求量。7-9月由于铜价处于高位,废铜库存大量流出,对精铜消费形成抑制。10月以后废铜库存消化殆尽,精废价差重新收窄。11月以后批文进口大减,再生铜原料进口因进口商和海关都在适应期,导致废铜通关速度极慢,国内废铜紧张加剧,精铜对废铜的替代增加。全年废铜供应节奏对精铜消费形成明显影响。
ICSG预计2020年世界精铜消费量较2019年减少44万吨,中国以外降幅达9%。中国在主要用铜领域如电网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汽车、空调等行业也都有较大降幅,估计实际需求减少37万吨,同比下降3.1%。但表观需求增长135万吨,同比增长约10%,其中精铜产量增加31万吨达925万吨,进口估计460万吨,增加105万吨。海外精铜需求减少108万吨,供应过剩基本被中国进口吸收。
表观需求与实际需求的差额,一是精铜对废铜的大规模替代,二是中美关系紧张促发大规模收储,三是下游补库。今年三月金融市场恐慌性大跌,非常多的工业品都跌到成本线下方,铜价也一度跌破90分位成本线5000美元下方。2020年铜材产量同比增长达6%,与主要用铜行业需求下降明显不符,说明终端有明显的补库存行为。
中国精铜表观需求强劲扭转了疫情造成的全球供应格局,ICSG估计2020年全球精铜供应短缺7万吨。
4.2 2021年铜市供需维持紧平衡
2021年因疫情减产的矿山仍不能完全恢复,南美疫情仍难控制,长期维持低运营比率,今年四季度秘鲁单月产量重新下降,因此明年矿山干扰率可能超过6%。此外有数个新投及扩产项目,主要有印尼格拉斯伯格产能增长33万吨,斯彭斯二期18万吨,巴拿马二期投产10万吨,紫金在刚果和塞尔维亚两个矿投产15万吨,不过这些投产主要集中在下半年。ICSG预计2021年铜精矿产量可能增加45万吨,精铜产量增加44万吨。由于铜矿供应增长多数在下半年体现,精矿维持极低库存,预计精矿加工费仍维持在60美元下方。中国炼厂铜精矿加工利润处于盈亏边缘但废铜供应恢复后冷料不再紧张,估计精铜产量增加约40万吨。
需求方面,ICSG估计全球精铜需求增加90万吨,全球供应短缺10万吨。中国近几年精铜需求增长平均在2%左右,2021年精铜需求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估计实际需求增加1%左右,约15万吨。
环保部于今年11月发布实施《再生铜原料》和《再生黄铜原料》标准,凡符合新标准的紫铜和黄铜不属于固体废物,可自由进口,批文制度将废除。据SMM预计明年我国再生铜原料进口可达110-120万吨,恢复到2019年水平,精铜对废铜的替代消费将大幅减少。不过四季度欧美因疫情重新有一定规模的封城,且港口堵港严重,海运延迟增加。目前海外1号废铜较精铜折扣19美分/磅,处于极低水平,预计一季度国内外废铜供应仍紧张。
中国战略收储将常态化,只是今年收储规模远高于往年水平,估计明年收储规模或低于今年。
另外由于今年终端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补库存,现在铜价已回升至2013年以来的高位,明年终端补库存的需求没有了,如果铜价涨幅过大还可能重新阶段性去库存。
供需节奏上,明年一、二季度海外铜矿及废铜产量恢复缓慢,如果疫苗按计划在年初开始推广,欧美需求将出现快速的环比增长,并带动中国出口需求持续增加。全球供应可能前紧后松,铜价高点出现在二季度。如果海外计划中的财政货币刺激方案大部分落实,宏观流动性炒作将额外提高铜价波动率。预计明年铜价主要波动区间在6400-8000美元。
五、2020年铝市回顾及2021年展望
5.1 2020年中国铝供应增长低于预期
海外电解铝产能缺乏新的投资,2018年以来中国以外电解铝产能略有减少,全球产能增长基本来自中国。中国铝行业继续调结构,华北老的电解铝产能在高成本和环境容量限制下主动关停置换,向西南及西北的水电和自有煤电项目转移。
年初SMM预计2020年新投产能将达260万吨,主要有云南160万吨,广西60万吨,内蒙70万吨,四川10万吨,分别集中在二季度和四季度投产。加上复产产能,2020年末产能接近4千万吨,产量达3760万吨。但疫情造成铝价一度跌到全行情平均完全成本下方,3-5月有90万吨产能暂停,新项目投产也推迟。计划年末投产的项目中,神火、魏桥的项目都因当地电网配套系统建设延迟,投产时间也被迫推迟一个两个月。实际全年新增产能约240万吨,复产130万吨,运行产能增加280万吨到3880万吨,全年产量3710万吨,较年初的估计低50万吨,供应增长低于预期。
5.2 原料成本持续下行,炼厂进入高利润期
电价方面,今年多数时间煤价偏低,加上云南新投产项目都已获得0.25元/度电的一口电价优惠,拉低平均电价,全年加权平均电价已降至0.28-0.29元/度,较去年下降1-2分钱。
氧化铝过剩,价格跌至成本线。据CRU测算全球氧化铝平均成本270美元,海外低成本产区约210美元,中国是全球成本最高地区,完全平均成本高于300美元。2019年海德鲁、俄铝开始恢复,复产新增产能250万吨,2020年又增加200万吨,海外氧化铝过剩持续,氧化铝价格持续在270-290美元的成本线附近。
中国氧化铝产能也在向着西南转移,集中布局在港口和自有矿产地,成本持续下移。2020年中国氧化铝新增产能300万吨。年初因环保限产、疫情造成矿石供应紧张影响以及部分生产线改造,全国氧化铝产能减产1500万吨,4月以后逐步复产,全年复产560万吨,仍有近1000万吨氧化铝产能等待复产。疫情过后铝土矿复产加上进口矿增加,矿价大幅下行,到四季度矿价跌幅达20%,加上烧碱、煤等辅料价格下跌,山西、河南国产矿氧化铝成本降到2200-2300元,较去年下降近300元。全年多数时间氧化铝价格在2250-2350元波动,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
国内氧化铝减产导致海外低成本氧化铝大量进口,估计今年进口增加230万吨,较去年增长两倍。即使近期采暖季限产,氧化铝价反弹也非常有限。
电解铝价格自4月下旬回到炼厂成本上方,下半年炼厂利润平均达1600元,近期已高达2800元。估计电价和氧化铝成本维持稳定,冶炼产能过剩不明显,炼厂可望长期维持较丰厚的利润水平。
5.3 2020年中国铝表观消费超预期
按SMM的估计,2020年中国电解铝产量3710万吨,较去年增加170万吨,进口估计110万吨,表观消费较去年增加280万吨。我们分析铝应用的情况,认为废铝替代、消费升级、终端备货是主要增量。
废铝替代与废铜的情况类似,4月份国内生产迅速恢复,废铝紧张缺货导致精废价差倒挂,企业大幅提高了重融铝棒、铝合金中的原铝使用比例,形成原铝对废铝的替代,估计由此造成的原铝需求增加有30-40万吨。安泰科估计2020年国内再生铝产量减少95万吨。不过废铝供应整体宽松,在物流恢复正常后精废价差恢复,且中国大量进口海外低价铝合金,原铝替代的情况基本消失。
图十二:长江铝价与灵通压铸合金铝锭价
**
**
消费升级也是这两年铝消费的明显趋势。2019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人均铝消费量27.7公斤,主要工业国美、日、韩、德的平均人均消费量为34KG。跟据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路径,中国已进入消费升级期,铝消费在建筑、工业、家居、日用、交通运输等方面有明显的升级替代空间。例如近两年铝由于美观、轻量、耐蚀的优点对钢材广泛替代,在大型建筑构件、建筑模板、各类档板、箱体、机电产品中替代加速,广大农村地区房屋装修、家居的铝代钢、铝代塑、正在大力推广的铝制家具等。这些消费升级赶上铝价走低,替代节奏加速。
今年各类机电设备、电子通信、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投资增长普遍超过10%,光伏设备增长连续几年超20%,也属于产业升级的铝应用增加。SMM统计工业型材企业开工率较去年大幅提高,说明终端需求确实非常强劲。
图十三:SMM统计工业型材企业开工率
此外,下游补库存也带来额外需求增量。不过5月份以后,铝现货进入高升水状态并连续挤仓,持有隐性库存从经济上非常不划算,可排除隐性库存的可能。另外铝现货价格在7月份以后已达到三年高位,四季度铝价更是升至5年最高水平。如果说中下游趁低价大量备货是合理的,下半年在铝价达到数年高位后,理性选择应该是消化低价库存。而恰恰是10月以后随着国内和海外终端需求恢复,加工企业的订单大量增加,部分行业订单排到年后。
综合来看,基于投资增长引发终端补库,但来自产业升级和消费替代的增长是比较强劲的,也具有持续性。
图十四:长江铝现货价格和升水
中国以外的需求下降非常厉害,多家研究机构估计全球消费集中在-6%左右,意味着海外过剩超过300万吨。但LME库存较去年同期仅增加10来万吨,有些机构估计2020年海外隐性库存可能增加了250-290万吨。这一猜测的理由是今年贷款利率大幅下降,而多数时间LME现货贴水超过20美元,利用远月升水持有库存进行融资套利的收益达到2015年以来的高位,对大规模交易者非常有吸引力。这让多余的库存被锁定,从而未对现货市场形成明显的压力。
图十五:企业贷款利率与LME铝升贴水(0-3)
5.4 2021年氧化铝维持过剩,价格低位运行
2021年氧化铝过剩将继续。海外氧化铝项目预计将新增450万吨,主要是中国魏桥和南山在印尼的项目及印度铝业的项目,2022年仍计划有400万吨新投产项目。中国在建项目440万吨计划将在2021年投产,2022年还有460万吨规划项目。新项目仍集中在广西及港口,以进口铝土矿原料为主,但实际建设可能视将来情况而定。
总的来说,随着中国在海外铝土矿及氧化铝项目投产,以及国内氧化铝产能向低成本地区转移,氧化铝平均成本继续下移并维持长期过剩状态,价格可能主要在国内完全平均成本区域2200-2400元波动。氧化铝价格的波动对电解铝生产及价格走势影响弱化。
5.5 2021年电解铝供应维持偏紧格局
2021年计划新投产能250万吨,其中内蒙60万吨,广西50万吨、其它都在云南,上半年计划投产的100万吨目前多进入建设尾声,投产进度较为可靠,下半年主要在年末投放,全年估计产量达3880万吨,较2020年增加180万吨。
需求方面,假设经济接近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主流机构估计明年需求增长值集中在4%左右,即增加约300万吨。海外今年的需求下降13%,明年可能同比增长10%。中国表观需求增速会下降到4.5%,约200万吨左右。
明年在传统用铝领域如工业企业投资、房地产施工和竣工面积、汽车、家电及消费类电子会有较强的恢复性增长。随着经济形势好转,产业升级和消费替代趋势会继续增强,补库需求减弱,废铝替代消费基本消失。表观需求增长减弱,仍能保持较快的消费增长势头。
供需节奏方面,目前国内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在年内较高水平,终端订单充裕,需求保持旺盛。铝锭库存仍处在60万吨的极低位,考虑到一季度新产能仍将缓慢释放,可能在1月以后才进入传统的累库期。明年发达国家可能在一、二季度出现生产和消费强劲恢复性上涨,中国出口需求仍强。届时可用库存仍非常低,需求迅速回升,铝价整体维持稳定,年内高位可能出现在二季度。下半年经济恢复势头更加巩固,但需求环比增长趋弱。库存变化的季节性规律看,往年库存季节性高点在3月末,之后维持降库直到年底,明年新增产能集中在年末,产量释放节奏较慢,因此下半年库存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整体库存仍处偏低水平,价格回调压力不大。预计明年铝价主要波动区间在23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