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3#框架炉试生产成功,标志着3#框架炉与1#框架炉顺利完成生产“交接”。7月5日,1#框架炉按计划进入大修期。
今年3月,操作工人在日常点检工作中发现1#框架炉感应器发红,预示该炉需进行大修。经公司专题研究,为确保铸锭的供保能力,1#框架炉必须坚持生产到3#框架炉改造完毕,具备生产能力后才能进入大修,两台框架炉预计在5月底进行“交接”。
5月底,因耐火料不匹配等原因,导致3#炉筑炉计划延期。此时,1#框架炉运行已经达到一年半炉寿的历史最高水平。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铸造中心迅速成立三个专项工作小组,制定应对措施。一是成立以该中心负责人沈韶峰为首、童维玉等配合的技术质量组,通过工艺优化确保熔化功率因素不稳定情况下,铸锭成分稳定。二是成立以高级主管黄翔为首、蔡燕、胡东等配合的生产组,制定保障1#框架炉平稳运行的方案措施,确保1#框架炉能够平稳运行。三是成立以首席工程师王玉明为首、杨成龙、胡涛等的设备组,加快3#框架炉的改造进度。
6月27日,3#框架炉双流铸造放流成功,顺利产出2根铸锭。7月5日,1#框架炉在完成了它17个月的炉寿使命后按计划进行倒空,正式进入大修期。(通讯员:张磊、程菲)